分类目录归档:软件

解决 iPhone 在多台电脑上的同步问题

一直以来,我都用手动管理的方式管理我的苹果移动设备上的音乐。iTunes 的传输逻辑并非只有同步一种方法,甚至本地音乐文件并非一定要加入 iTunes 的资料库,我只需简单地拖放就可以完成在 iDevice 上添加音乐的步骤,非常简单快捷。这种管理方式我也强烈推荐给所有不喜欢用 iTunes 来管理音乐的普通用户。

前阵在升级到 Windows 10 Creators Update 之后,我重置了系统以解决去年 1607 升级不干净所产生的一些历史遗留 bug。重置系统以后一切都很顺利,各种 bug 都解决了,但是到了打开 iTunes 连接手机传输音乐的时候不对劲了,我之前设置好的“手动管理音乐和视频”不再有效,如果强行打开就会抹掉设备上所有的音乐和视频——但如果不打开的话,我将无法再往设备里添加音乐。我最终还是屈服了,把所有音乐和铃声重新导一遍呗,还好我的手机不是我的主力播放器。
继续阅读

实录!我的备份术

并不是会写 PowerPoint、会画 Excel 就叫会用电脑,更不是会下载软件就叫会用智能手机。在数字信息时代,不懂得备份重要资料的人最终适用于达尔文进化论被淘汰掉也不为过。

——强尼·奥本著《论21世纪民工的工作状态》

我认为人类在记录信息的方式上,于 21 世纪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改变:21 世纪以前是实体化时代,信息被记录在石板、织物和纸张这样的物体上,所见即所得;21 世纪开始是数字化时代,信息被记录在计算机存储器里,需要通过计算机翻译才能查看。尽管多了一道麻烦的加工转换工序,但存储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实在过于明显,以至于迅速替代了传统信息载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块 4TB 的 3.5 寸硬盘体积只有一本词典的一半大,却能装下相当于整个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信息量。

(※按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品 376 万册,每册 50 万字计算)

话说回来,传统信息载体虽然落后但可靠。以人类用了一两千年的纸张来说,在不丢失或者不遭受火灾水灾等意外的情况下,纸张起码可以被存储数十年上百年,它自己并不会坏掉,你需要找它的时候,它就在那里;硬盘、光盘、闪存什么的都会坏,而且几率并不低,甚至可以说它们在你的有生之年一定会坏,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可是,数字载体实在太高效了,半本词典大小的数字载体就能存下一个清华大学图书馆,多复制一份加一起也不过一本词典大小,而且复制的时间也不过八个小时而已;如果一块硬盘每天随机损坏的几率是万分之一,那么两块硬盘同一天损坏的几率就会低到亿分之一,在一生两万天中几乎不会遇到一次,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备份的意义所在。
继续阅读

我的免费 DVD Rip 作业流程

长话短说,因为需要在没有 DVD 播放机(当然也没有笔记本电脑、PS2、PS3……)的地方播放下面这些东西,而我又本能地抗拒在 2017 年购买 DVD 播放机这么一个跟不上潮流的东西,所以我需要自己动手 Rip DVD,以期望直接通过 USB 存储设备在电视上播放。

然后,我必须声讨一下以下两个软件:DVDFab HD DecrypterWinX DVD Ripper。如你们所见,它们都声称自己是免费软件,但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安装试用,始终只能得到付费软件的试用版。因此,我才自行摸索出了一套全部使用免费软件的 DVD Rip 作业流程:
继续阅读

LastPass 更新,多设备同步免费

几个月前,Evernote 调整了收费方案令多(>2)设备同步变成了付费项目,凸显了小公司在当下环境下的困境。结果今天,LastPass 把原本收费的——而且恐怕是大部分用户付费购买的最大理由——多设备同步功能免费开放了。看起来 LastPass 日子过得不错嘛。
lastpass

于是我在『我的网络密码管理方案』中阐述的立场要大幅变化了。我现在推荐 macOS 和 iOS 用户使用 1Password,跨平台用户使用 LastPass。

对于这样的变化我只有一句话要说:
能退钱吗?

解决 Google 搜索结果页面超链接变成黑色的问题

今天早上一开 Google,发现所有的搜索结果超链接都变成黑色的了,简直瞎眼。
360

因为用的是 360 极速浏览器,第一反应是浏览器是不是有问题,换了其他几个果然不能重现 issue,但是折腾半天才发现——这个问题和登录的 Google 帐号有关。昨天我也登过 Google 帐号没问题啊?看起来这个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继续阅读

我的网络密码管理方案

十数年前我刚上网的时候,所有地方的账号都是一个极其弱鸡的密码。
数年前我开始给账号分等级,按照重要性来说分两到三个层级的密码。后来发现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规则要求,又派生出了一些分支,导致我需要用 Evernote 把密码提示列下来辅助记忆。
最近这几年拖库事件频出,我也升级了几次密码规则。虽然浏览器可以帮我存储一些密码,但不同浏览器的数据不能交叉共存,所以我主要的密码记忆工具还是大脑。

在过去的一年间,我在继续使用大脑作为主要密码记忆工具的同时,配以 LastPass 作为我密码记忆的辅助工具。它有这么几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1. 跨平台同步。我在家里用 Firefox 更新的密码,在公司的 Chrome 系浏览器上也可以得到更新。
2. 省事。多数密码我可以靠脑子记住,但输入非常繁琐,这时有 LastPass 插件就非常方便。而很多只需要输入密码不需要输入用户名的场合(比如 Discuz! 的后台登陆界面),浏览器密码管理器不能很好地识别,但 LastPass 可以。把双手从键盘输入上解放出来,只剩下鼠标需要点点点,效率大大提升。

但是 Lastpass 只能在电脑上使用,要在手机上使用必须交费,每年 12 美金。虽然也不是什么大钱,但对于主要依靠电脑上网并且靠大脑记忆密码的我来说有点不值,所以我也就免费版一直用着。
继续阅读

活用浏览器打造 Web App

如今移动设备上的服务都在 app 化,但电脑玩物的站长 Eason Huang 曾经介绍过很多服务其实直接使用移动版网页更好,对于 iOS 来说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对于 Android 来说可以节约内存和电量,而只要移动版网页做得好,体验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

比如 Amazon 就有非常不错的移动网页优化,app 虽然好,但除了占空间我却不常用这个劣势以外,一个 app 只能长期登录一个帐号。中亚、日亚、美亚的 app 都是通用的,到底上哪一个号呢?这种情况用移动版网页书签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在我的『购物』文件夹中除了亚马逊官方的『亚马逊购物』app 登录了美亚的帐号以外,我还放入了『亚马逊中国』的书签,一眼看上去和 app 差不多,登录信息保存在浏览器 cookies 里,想上哪个就上哪个。
IMG_1075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