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换代(下)进击的 USB 3.0

随着新电脑要考虑的,是电脑上重要数据的备份问题。虽然我在办公电脑上已经用了五年的 SSD 且疏于备份,但家人最近刚刚用坏一块 intel X25-M G2 160GB,再加上我以前挂从盘坏过的三星 PM810 128GB,我也是用坏过两块 SSD 的人了——不仅都是值得信赖的大牌而且都是 MLC,可见 SSD 这东西真的谈不上多保险。新电脑默认开启全盘加密,安全性得以提升是没错,但这下不仅坏硬盘,连坏主板也会令数据全失,让我不得不好好考虑和工作息息相关的数据备份问题。我们这一行,可是动不动就要在数以万计的邮件里挖坟跟人吵架的职业。

我在家里使用的备份设备自然是全天候在线的 NAS,配合多种备份软件可以用各种方式随意备份系统盘和数据盘上的各类文件。可是在网络需要加域的企业环境,自备 NAS 这种东西连局域网都不能连通,显然不行。当然我可以用无线网络另搭一个局域网,但是无线网络 40MB/s 的速度对于合计 50GB 左右的备份数据来说实在是太低了,所以网络存储这条路绝对是走不通的。

所以还是选择传统一些的方式吧……移动硬盘。

七八年前我第一次手头上多出一块 320GB 笔记本盘的时候,我买了个元谷刀锋 2500 硬盘盒,它在那个 FLASH 存储容量还不够大的年代帮我倒腾过不少数据。虽然大几十块的价格不便宜,但现在回头一看做工真是惊人,可惜 USB 2.0 的速度在今天已经显得落伍,做备份盘是肯定不行了,留着家用吧。

后来在 USB 3.0 时代我又多出来一块笔记本盘,这次我的选择是飚王 HE-G300 天火,价钱相对也是挺贵的,但做工真心不如元谷,有一颗固定外壳的螺丝没拧几次就滑牙了,但总体还是比那些塑料壳和类肤质好不少。

不过我想了想,还是希望有一块高速移动硬盘放家里用,于是目标就是买个新的硬盘盒专门用来备份,届时装上旧电脑使用的 SATA SSD,备份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一开始我是想少花点钱,但是把价格从十几块到几十块(ORICO 品牌直接排除)的硬盘盒全部看下来以后觉得都不大如意,最终还是决定结合时下流行的“轻奢”理念,买个好点的用着舒心。最终我在同样是 99 元的元谷(存储巴士 PD2500-S6G)和创见中选择了从品牌到设计都看起来更为洋气的后者,StoreJet 铝质一体化机身硬盘盒。

创见这个盒子用料极猛,1mm 厚的铝合金一体化机身在这个尺寸上提供了良好的强度,手感也非常舒服。

移动硬盘备份的数据很容易被直接获取,所以我使用 Windows 自带的 BitLocker 功能打开了全盘加密,只有输入密码才能访问其中的内容,就算被他人盗取也不用担心数据安全。

由于 BitLocker 是 Windows 的自带功能,所以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可以记忆这个外置驱动器的 BitLocker 密码,令这个驱动器对这台电脑处于完全透明的状态,几乎不受加密的影响。BitLocker 是非常有用的功能,如今 Windows 7 以上的系统早已普及,建议对所有存有重要资料的移动存储设备都开启加密。

加密的性能损失也不大,这张五年前的 SSD 插在 USB 3.0 移动硬盘盒里比起在 SATA 口上的性能都没有绝对的差距。

至于备份的方式,虽然 Windows 8+ 自带的文件历史功能在本地驱动器和 24 小时在线的网络驱动器上很好用,但对于需要手动连接手动运行任务的备份模式来说就不太合适了,而且我也不喜欢把文件结构弄得乱七八糟的,一旦需要恢复的话把镜像一样的文件夹直接无脑复制回去多好。在找了一圈备份软件后,我还是找到了自己在家里使用的 FreeFileSync。

不过 FreeFileSync 在 8.0 之后的版本就不支持 Portable 方式的绿色运行了,幸亏我有严重的松鼠病,在自己硬盘里找到了一份 7.5 的安装包,这个版本安装好之后就可以随意复制到移动设备上携带至任意电脑运行。

于是我设置了一个 GTD 提醒任务,提醒自己定期手动执行备份任务把重要数据离线保存。USB 3.0 + SSD 的组合提供的 200MB/s 级别传输速度让几十 GB 的数据备份工作也能在很短时间内轻松完成,再也不用担心资料丢失而产生严重后果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