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15EADS,战翻C1门

存储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一向是畏惧做小白鼠的。去年年底要买1T的时候,我就特挑了三碟1T的老版10EADS来买,现在要买1.5T的时候,我也特挑了EADS而不是流行的EARS。况且我这个硬盘要有个分区用来启动XP的,EARS很是麻烦。

众所周知的C1门似乎是在单碟500G上才出现,于是我怎么也得研究下如何对付C1门了。有说用wdidle3就可以的,也有说要用CrystalDiskInfo的,于是我就双管齐下吧。
昨天拿到硬盘,随手插公司电脑上,公司电脑只有AHCI和RAID模式——有传言称最好在IDE模式下搞,我不管了。
直接进去敲wdidle3 /d,done。

测试了一下数据,没有出现某些人所说的使用wdidle3后性能下降的现象。

HDTune______WDC_WD15EADS-00R6B0

到今天已经又开关2次了,C1稳定随着开关次数增长,%C1% = %04% + 10,这样应该算是成功把C1门干掉了吧。

捕获

附上我使用成功的wdidle3下载。另外谢谢董老板,价格真厚道。

Skydrive下载,点我继续

AMD Southern Islands流片完成

Expreview的标题是“AMD下一代GPU:南方群岛流片完成”
看到“南方群”三个字就戳到了我“南方群星”的G点……(虽然正式翻译只有大陆“南天群星”和港台“南方之星”)
 
接下来1-2年内,AMD的制程优势都会力压NVIDIA,问题是现在GPU发展太快了,你们不能学学CPU缓一缓么,tomshardware每月显卡推荐那边在300美元的显卡都流畅跑2560×1600了,而显卡本体越来越长,这架势是要普及全塔机箱啊
于是我淡定地继续用着一年来没跌几个钱的9800GTX+,从中端以下难以降价的态势也可以看出,100美元左右的显卡足以满足群众需求
 
PS:从本周开始访问量稳步增长,虽然明显不如FC2,但也感谢大家能抽出宝贵时间观看这个处于又慢又麻烦的LIVE SPACE上的私人blog。

第一部国产焊接工艺散热器,九州风神制造

在超频三忙于堆鳍片和热管的时候,九州风神做了点真正的实事,这也是让九州风神迈过了从山寨厂向国际大厂的门槛

在这个名叫ICE WARRIOR的旗舰上,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采用焊接工艺的国产散热器

17

 

18

19

 

六热管,非HDT,鳍片焊接,无论这个东西性能或者工艺细节怎样,这是一个国产散热器的里程碑。跨不过焊接这道坎,山寨永远是山寨,而从今天开始,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散热器生产商诞生在中国大陆。

让我们为九州风神喝彩。

图片来自ITOCP。

Antec Neo ECO 12cm version vs. Seasonic S12II Bronze 彻底检验

彻底检验这词是日本的媒体喜欢用的,随便借一下

上次我们谈到Antec新的Neo ECO源自海韵的S12II Bronze,正巧看到新Neo ECO的评测,拿来对比一下JonnyGuru的S12II Bronze评测。
这篇评测来自PCPOP——啥,你说有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国内的评测也不是完全不能看啊,除了Travis(活动于OCP,也常见于GZ、CHH、Ocer等区域)和nsi(http://www.nvfan.net )以外,还有一个靠谱的就是PCPOP的卓克了,此人貌似也是Travis的fans。虽然商业媒体可能在言辞上还会受到一些限制,但卓克的评测着实是商业媒体里最靠谱的。

既然材料都有了,对比一下吧。
卓克的Neo ECO 450W评测
http://www.pcpop.com/doc/0/512/512985_2.shtml
JonnyGuru的S12II Bronze 520W评测
http://www.jonnyguru.com/modules.php?name=NDReviews&file=print&reid=185

其实结果都在页面里,就不一条条对比了。可以看到两者采用了几乎完全相同的方案和结构,基于英飞凌的ICE1CS02。前面说到PCPOP很靠谱,那么啥叫不靠谱呢?在ZOL的评测( 点我围观 )中,编辑刘亮信口胡诌曰PWM控制芯片为CM6800。
PWM

评测的结果自然也是惊人相似,Neo ECO有着近乎铜牌的转换效率,二者的特点就是超牛逼的低纹波(JonnyGuru云:the ripple is almost nonexistent!)和不错的电压稳定性,交叉负载还算合格(因为单路磁放大,也不能要求太多)。我想关注的是一些数据以外的东西。

PCB背面,几乎相同的layout和做工。离海韵的顶级水平还有点距离。
 ECOback1

S12IIback1

风扇对比,卓克没拍Neo ECO的风扇,借张ZOL的图。连型号都一样。
ECOFAN1

S12IIFAN1

其实我对新Neo ECO的实际输出水准很感兴趣,因为前作是50度温度标定,这作遮遮掩掩没讲,于是我想看看电容用料对比。
这一对比就看出来不同了,这颗电容没拍到容量,卓克说是日本化工330微法的产品,SMQ系列,耐温85度。这是450W的电源,很奇怪的是ZOL那边拆解520W版本的主电容是一模一样的。
ECOCAP1

看S12II Bronze,是105度耐温的470微法规格,勉强看到是叫KMQ的系列?
S12CAP1

那就对了,引用日本化工的体系图,KMQ是SMQ的105度版本。
chemicon

Neo ECO输出是一水的台系Su’scon,S12II找不到对比。结果给我也去PCPOP找到卓克的S12II Bronze 620W评测,清一水的日本化工KZE,105度的。
NEOCAP2

NEOCAP3  

S12II Bronze如下

S12IIcap2

所以说,Neo ECO虽然使用同一方案,但是用料还是简化了,50度耐温更不要想,只有海韵自己的M12II Bronze是完全的S12II Bronze模块化版本。关系么就是
Neo ECO ←简化← S12II Bronze →模块化→ M12II Bronze

不过,作为中端性价比产品,新Neo ECO的价格虽然在低端不亲民(400/450W版本比老的380/430W贵了很多,不谈实际输出功率还不如),但是在中端520/620两个瓦数非常有杀伤力——不到500和不到600的价位。相比之下,S12II Bronze 520/620W分别是不到600和不到700,两个M12II Bronze则是不到700和不到800,非常等间距的价格定位。其实不看内部用料的话,论性能真是差不多的,不在乎的话完全可以省下200来选择Neo ECO。M12II Bronze的定价实在有点高,要知道这个价位可以买到M12D的表弟TruePower New,DC2DC架构,比单路磁放大强到姥姥家去了——当然,兼容性是TPN永远的痛。只是有TPN往这一摆,M12II Bronze就完全没地位了,所以要不选择便宜一点的Neo ECO,要不直接上TPN,中端市场依然被Antec牢牢掌握。贼船啊,HX650W啥时候降价啊?

Audigy系列新驱动

创新发表了Audigy系列的新驱动,2.18.0017 beta版turn A, fix了一堆issue
 
改进部分:
解决了以下问题:
  • 从 Windows 设备管理器卸载音频设备驱动程序时,无法彻底删除驱动程序文件。
  • 在音频控制面板的编码器选项卡中找不到 Sound Blaster Audigy 音频设备。
  • ASIO 软件 64 位版本无法运行。
  • 启用音频增强功能时会导致设备出错。
  • 音频控制面板中显示不正确的音箱配置。
  • 在 Windows 7 系统中启用 Dolby® Digital Live 时系统无法关闭。
  • 在 Windows 7 系统中,Dolby/DTS® 音频信号直接输入功能无法在 Windows Media Player 12 中实现。
  • 音频控制面板中的音箱设置与 Windows 7 64 位系统中的 Microsoft 音箱设置不同步。
  • 在 Windows 7 64 位系统中卸载音频设备驱动程序时系统不稳定。

已知问题:

  • 在 Windows 7 系统中 Dolby/DTS 音频驱动程序解码不能与 Windows Media Player 12 配合使用。解决方案是使用第三方媒体播放软件播放 DVD。
  • 在 Windows 7 和 Windows Vista 系统中,Sound Blaster Audigy 原配/附赠/随机光盘上的应用程序不能与本下载程序配合使用。要下载产品的最新版应用程序,请单击此处。 
  • 建议用户使用本下载程序中包含的音频控制软件来更改音箱配置。
  • Windows 7、Windows Vista 和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x64 Edition 系统不支持 Gameport。
  • Windows 7 与 Windows Vista 系统不支持 6.1 音箱模式。
 
 
标红那条issue是我自己遇到的……现在在用英文版0017 beta驱动苟延残喘中,晚上回去更新了
 

神扇

好像是我先在S1把4710KL-04W-B19叫做神扇的,因为Gentle Typhoon被CHH的人叫做神扇是很后面的事情了,不过流传得广当然是GT神扇。

但是“神X”这样的名字,最早我们可见于GZ J神的“神卡”7900GS,号称超一下就灭掉1900XT,这个“神X”里的神字属于贬义,先忽略掉。然后是什么:神条的金士顿DDR2-667超1100MHz,神U的4G E5200,都是以低价产品的平价就获得高价产品的高性能,这才是真的神。所以,卖那么贵的GT我是认为没有资格称为神扇的。虽然4710KL-04W-B19正常价格也要15美元之巨,但是生活在天朝不多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拿到MADE IN CHINA的工包货物,仅仅花不到4美元(最低时仅有2美元多点)就可以买到4710KL-04W-B19,因此把4710KL-04W-B19称为神扇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对风扇很挑的,你想在我这里PASS,轴承得没杂音。从这点上来说,哪怕最高价的油扇Noctua也是过不了关的,因为Noctua的扇子稍一用久就有很奇怪的滴滴声。我给我要求下的神扇做个最低条件:轴承没杂音,支持(哪怕可以改)测速。型号么最好是日本名厂工业扇,有的人可能觉得满箱子的Noctua、Scythe很YY,但我觉得满箱子的NMB、NIDEC才是最YY的;轴承么当然是滚珠或者类似的长寿命轴承最好。目前各尺寸的神扇型号如下:
12cm:
NMB-MAT 4710KL-04W-B19(俗称B19)

B19  

SONY SFF21C,SCYTHE SFF21D/E/F/G系列的工业扇版本

SFF21C

9cm:
San Ace 9AH0912M4D04(三洋电机产品,俗称三洋0.08A)

SANYO

8cm:
空的

因为8cm在我的机箱上还有用途,所以我一直也想找到合适的8cm风扇,现在只是用两个ADDA的流体轴承PWM降速用着罢了。你去论坛上求推荐的话,一般会被推荐NMB-MAT 3110GL-B4W-B19,俗称NMB黑标0.07A,但这扇子我用过,虽然没有哒哒声,可是轴承的滚珠声过于明显,低速下依然有轴承杂音,虽然可以改测速,最多也只能是矮子里拔将军的半神扇。

B19 8CM

前阵买了这个,3110RL-04W-S19

S19-1

价格不贵,15元,轴承是12cm B19那个风格的,表现完美,但是缺点也有:
1.不支持测速
2.外框非主流,比B19还非主流——你看这图吧

S19-2

当然,给我当机箱风扇,非主流成这样也没有问题,只是装很多散热器会挂。

后来又发现有半边框的同型号风扇出售,全新价格只要6-8元,就是线稍微短点不过卖家会配延长线。这样的形状,大部分散热器应该都OK了。那么现在的障碍,其实只有无测速而已。

S19-3  

我们知道,厂家也会嫌同一个型号风扇做两个PCB很麻烦,于是PCB和芯片都通用、只是通过PCBA区分测速版和停转保护版,这就是各种不带测速的工业扇可以改测速的由来。B19、NMB 8cm黑标0.07A和三洋9cm 0.08A都是动烙铁改变一个0欧姆的电阻焊位,而SONY SFF21C和另一款最近流行的日本伺服12cm都是直接在连线处改变测速线的焊位。于是我想,弄不好S19也是可以这样做的吧。
昨天一冲动,把手上这把S19拆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果然,PCB和黑标0.07A几乎一样,通过测速线和停转保护线的位置也一样,于是动了烙铁。 拍照的时候ISO开在800忘了改,凑合看看吧……

SONY DSC

改造

SONY DSC

实测通过,转速1900,降到1000转左右就是几乎无声的纯静音了。

那么我们接下来讨论点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个S19和Gentle Typhoon之类所谓神扇比起来如何呢?

先让我们看看Noctua的8cm——NF-R8,这个看看而已,不过也看看吧

noctua_nf_r8_1
Size  80x80x25 mm
Bearing  SSO-Bearing 
Blade Geometry  Raised-Blade-Design 
Rotational Speed (+/- 10%)  1800 RPM
Rotational Speed with L.N.A. (+/- 10%)  1300 RPM
Rotational Speed with U.L.N.A. (+/- 10%)  800 RPM
Airflow  53 m³/h
Airflow with L.N.A.  39 m³/h
Airflow with U.L.N.A.  26 m³/h
Acoustical Noise  17 dB(A)
Acoustical Noise with L.N.A.  10 dB(A)
Acoustical Noise with U.L.N.A.  7* dB(A)
Input Power  1,32 W
Input Current  0,11 A

可以看到这是纯风量型的风扇,1800转下有着0.88m³/min的风量,没有标注风压。噪音啥的就算了吧,反正就算真准也只是一个普通油扇罢了。

接下来是本次主角NMB-MAT S19,红色和绿色分别标出转速规格和轴承规格——在官方说明下,淘宝工包商都得败,被工包商标注成1800转流体轴承的S19,其实是一个2150转的滚珠轴承风扇。2150转,0.78m³/min的风量,风压是19.5帕斯卡。

S19-SPEC

然后是Nidec SERVO(http://www.nidec-servo.com/jp/ 注意这和Nidec http://www.nidec.co.jp/ 是不同的)。很遗憾,所谓神扇Gentle Typhoon没有8cm版本,那么我就随便看看日本电产伺服的8cm:滚珠轴承,2150转下有0.73m³/min的风量,风压是25帕斯卡。值得一提两点:一是噪音比NMB低了一点,二是启动电压不如NMB那么低,那么其实NMB更适合极致静音。

NIDEC-SPEC

Nidec和NMB两个8cm,从技术层面上基本属于差不多的东西,当然,能让我们买得到的S19毫无疑问更好。对了,看看上面那张图的风扇价目表,颤抖了吗?感受到天朝的美好了吗?

我决定去收一堆S19来备用。NMB-MAT 3110RL-04W-S19——
神扇认定。

ALIENWARE M11x

我以前一直觉得,ALIENWARE是小孩子玩的东西,灯光流,塑料壳,再加个所谓的外星人脑袋,etc。直到今天玩了一把ALIENWARE M11x,麻痹,是TMD YY……

DELL大约是准备停掉XPS这个线了,或者说把以前纯种的XPS lowend化。XPS是霸气,而ALIENWARE就是牛逼。拿Desktop那个来说,硬盘侧板背面安装,顶部可调排风百叶窗,任意变色灯光从XPS的仅正面扩展到整个机身,却又不像一些国内玩家改造的作品一样整个侧面都是灯那样,只是在恰到好处的地方透出灯光,甚至比XPS那个过度耀眼的LED还胜出一筹。这个小型笔电的ALIENWARE M11X,除了整个键盘如同其desktop键盘那样是变色光线以外,只有几个很少的地方恰到好处地有灯光,尤其是左右两个扬声器在蜂窝状保护网后面透出渐变的光,感觉很好。说到蜂窝状保护网,整个touchpad表面都是蜂窝状的一层,质感非常好。

这发色数也很牛逼,且有持续、渐变、闪烁三种模式可以选。

AlienwareFX2

可以根据各种程序的运行和事件改变灯光,看了一下application列表里居然有intel matrix storage程序,说明只要是装过的不管啥都可以。

AlienwareFX1

桌面是挺炫的,我把全套墙纸拷出来了。另外,连Windows login画面都是ALIENWARE customized,不知道有没有对应的Windows 7安装盘,有的话我一定得复制一张出来……

desktop

缺点也有一些
1.全镜面屏,反射太难过了
2.11寸机身上放标准86键键盘,键显得有些小

领先六年也出动态超频啦

转自EXPREVIEW

 

 

  此前有传闻称AMD即将发布的Phenom II X6系列六核心处理器将支持频率动态调节技术,近日这一传闻得到了AMD官方的确认。

  新的6核处理器将增加一项名为“Turbo Core”的技术,可按照需要自行调节处理器频率。与Intel的“Turbo Boost”技术有所不同,“Turbo Core”主要利用P-States电源管理机制来实现频率切换。

  当有3个或以上核心处于空闲状态时,就会自动开启“Turbo Core”技术,主要表现为:降低其中3个核心的频率至800MHz,同时增加整体电压,另外3个核心的频率增加400-500MHz,使性能得以提升。

  另外,新的4核心处理器Phenom II X4 960T亦同样会支持该项技术,应该是降低其中的2个核心频率,提升另外2个核心的频率。具体各型号处理器的频率提升情况可见上表。

  很明显,“Turbo Core”并不能完全关闭空闲的核心,并且不能调节单个核心的频率,而是采取增加整体电压,以“3升3降”或“2升2降”的方式实现。从节能和实现方式来看并不如Intel的Turbo Boost技术。

 

消息来源:[Anand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