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电机和山洋电气

原来我文盲了,虽然发音都是一样的……
三洋電機(さんようでんき)=SANYO Electric Co., Ltd  http://jp.sanyo.com/
山洋電気(さんようでんき)=SANYO DENKI Co., LTD.  http://www.sanyodenki.co.jp/
 
做空调、enerloop的是三洋电机
做优秀DC风扇的是山洋电气,我们常提到的各种SANYO DENKI品牌的工业扇都是山洋电气产品

既然已经出掉了,评价一下CM的Stacker 830吧

真是瞎折腾,到最后还是用回在我这里都快满3年的元祖雷神塔……虽然看起来最近还是花了很多钱(3K的手机,800的解码器),但两个机箱套现之后我又想败家了,难道买一个MOTO底座?底座已经跌到95了,我考虑考虑。
 
评价一下830。和元祖相比,扩展性略显不足,通风性倒是强很多,高度降低宽度增加以后也显得比较壮实,还没到肥的程度。
000110349
 
前滤网可以很容易地拆卸,虽然滤网材质改变导致过滤能力看起来有点下降,但至少拆卸变得非常轻松。
比较讨厌的就是顶部的IO接口,托盘的设计还可以,不过USB口太靠近中间导致大点的USB设备放到托盘里会比较困难,比如Milestone。其实这个托盘区最讨厌的是电源灯和硬盘灯都冲上,亮度又很高,如果把机箱放身边地上的话就显得非常刺眼。
000153499
 
两边侧板用免工具设计,想拆卸的时候算是比较方便,但不想拆的时候就有贴合不紧密的毛病。
不知道到底联力设计不标准还是CM设计不标准,EX-33塞里面卡住了,强拆刮花好多,心疼。我觉得出问题的是CM吧……不过里面装上硬盘笼后很容易藏线的,再加上USB等等可以走主板背面,所以没有背板走线其实影响不大。
和元祖相比,830的底脚很没质感,纯橡胶粘贴,不光档次低还容易掉。另外机箱接触地面的部分是用铝板弯成コ状,看起来很不牢靠的样子。
 
对于电源位,官方安装大风车电源的方法居然是风扇冲上。当然,顶部有足够的空间吸风,但我也没看出来是怎么个一回事让风扇不能冲下装了,只是觉得那两条横杠让这箱子装大风车电源不会比元祖舒服多少。另一点比较郁闷的是因为顶部有个大口子,所以电源的电流声全泄漏出来了。
000153503
 
好了写完了,决定去败MOTO底座。另外我这主板的爆南桥好像好了,难道真是换机箱造成的……
 

T-Rad2的鬼斧神工

备胎P5K-E/Wifi-AP虽然同是P35,但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比P35白金高一个档次的存在,唯一让我有点疙瘩的是SATA口——我用图比划比划,看起来无论如何都要挡掉至少两个SATA口,这样这主板弄不好一装T-Rad2就变成四SATA甚至双SATA了。
可是当我实际把显卡装上去以后,才发现瞎比划是没用的。这T-Rad2装在P5K-E上的切合度,简直就是鬼斧神工。
 
T-Rad2会正好横在SATA2和SATA4上空,但是……留下了足够的净空,在这里插一条普通(不要太高)的弯角SATA线是正好。
SONY DSC
 
SATA3自然毫无疑问可以使用,夹在散热器和主板之间的SATA1,在装上显卡之前就插好线缆的话,也是恰好被散热器和显卡夹在中间,没什么大影响。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于是除了SATA2以外,13456五个口都是可用的,甚至SATA2也可以尝试使用一条反向弯角线再折返180度拉出来使,就像我现在用的这样……
IMG_1311
 
所以这个P5K-E真是给我留下了足够的升级空间:
扩展槽从2×PCI+1×PCI-E变成1×PCI+3×PCI-E
SATA从4(5?)个变成5(6?)个
从无到有的Wifi-AP功能
 
顺便喷下利民,才用一年就氧化得不成样子了,可惜Noctua不出显卡散热。
 

大备胎时代

  intel很坏的,1156马上死去要推出1155,而775此时还没退出市场,可是775的定位是低端,于是现在你想找到一片1000以上的775板都难。和CPU内存相比,主板又是最容易坏的东西。这不,我的P35白金版南桥快爆了,插U盘intermittent不认。如果主板爆了你让我去换缩水缩成16:9黄金宽屏的P43?换G41?娶了秋香回来换石榴姐你还可以说关了灯都一样,但是换如花就不是关了灯都一样的问题了。
  所幸我准备好了备胎。来自T爷的P5K-E/Wifi-AP日行一片,刷好了DELL的SLP 2.1,经验证可以直接拿我现在的系统盘接上去启动,存好备用。P5K-E/Wifi-AP无论如何是比P35白金强的,这样P35白金挂了的时候好歹是个升级,要是我现在就换了这板,到时候再降级成P35白金就郁闷了。这P35两兄弟,给我带着Q9550再战三年啊!
  二奶机是Inspiron 530s,专用的机箱和主板,唯一坏了不好解决的就是主板,好在上次也在路上捡到了一片主板,现在也放着备用呢。
  不光主板有备胎,显卡也有了。我现在用的是卖了就跑的P391公版98GTX+,结果从T爷那里又拿到一片卖了就跑的8800GTS 512,当时可是连散热器上的膜都没撕呢。分赃的时候4样东西挑两样,我在HYPER X DDR2-1066和8800GTS 512里还是选了后者,无他,就喜欢P393公版的G92,这片还是128 SP完全版的。
  解码器也有备胎,DDTS-100跟三爷买下来了,还有一个T爷的纯AC3解码器修修可以备用,接上DDTS-100的那条线光插PS3也成。
 
  来吧,不怕坏东西了……

我的视频播放之战:Milestone还是输给了PSP

  上周末,来回的火车上看了5话钢炼,一部电影。

  不得不说,虽然是有如一部微型电脑的存在,尽管拥有高分辨率和ALS,但是基于Android的Milestone,视频播放的效果依然比不上老掉牙的PSP。这个比不上不是硬件层面的,而是软件层面的。
  可能是Google提供了太丰富的API,可能是必须照顾无键盘的手机,Android上的播放器都把主要操作做到了触屏上。按一下是暂停/播放,划一下是拖动进度,等等。结果,你播放的时候不能碰屏幕,不能擦屏幕上的灰,等等。另外,因为忽视实体方向键,像PSP上那样方便的快进和快退也成了M:I。
 
  另外一个Android的劣势就是容量。1.4G的日文wiki离线包、1.5G的漫画等等,不放视频我都觉得8G卡不够用,更别说拿来存845×480的AVC了。近2年前,我买张4G的SDHC是六七十块,现在还是这个价,真想拿Andorid开开心心看电影,16G卡(¥299)也是必须的。好吧,我现在不想卖PSPGO了。

网易邮箱:闭关锁国,企业的生存之道?

因为历史原因,我有很多个邮箱。HOTMAIL一个,网易有主号带马甲号一共四个,GMAIL,中国移动的139,腾讯的QQ,现在主要用的就这么多。其实很多人都是有很多邮箱的吧。

自从天极厚颜无耻地干掉免费邮箱业务之后,我就用上网易的邮箱了,到现在也算网易的老用户了吧。而且网易也算有诚意,在国内免费邮箱里唯一提供了Android客户端,对于不太容易找到好用的电子邮件接收程序的Android和公司网络封了免费邮箱的我来说,这相当受用了。
自从用了Android以后,我使用GMAIL的频率大增,于是我就想把邮箱资源简单地整合一下。HOTMAIL几乎绑定了MSN,而且是IMAP的,这个要留;GMAIL绑定了手机,而且也是IMAP的,这个也留;QQ么更不说了,主要要清理的就是几个小号,比如能够且仅能收移动账单的139。
GMAIL有使用POP3自动收取其他邮箱的功能,于是我让GMAIL代理收取了139的邮箱,这样就可以在手机上查看话费账单了。想把某个网易的小号也代收了,结果怎么设置都无解,明明POP3服务器用户名密码都没问题,却就是连接不上。后来一搜索,原来是网易特别阻止了“竞争对手”GMAIL的POP3代理收取,所以无解,只能老老实实登陆网易邮箱或者普通POP3软件代收。
网易觉得这样会增加自己邮箱的使用频率和访问量?
对于我这样的老用户来说,已经离不开网易邮箱了,银行账单、游戏帐号等等都是绑定在网易邮箱上的,不能用GMAIL代收除了给老用户造成不便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意义。没有GMAIL的POP3,我就只能用本地POP3软件收取,一样不用登录网易。禁止GMAIL的POP3代收,这对于网易来说,就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对老用户来说,徒增不便;对新用户来说——我如果还需要一个马甲号的话,我一定不会选择网易了,就这样。

当然,我觉得网易也不容易。MSN和HOTMAIL有MSN和Windows用户作为基础,GMAIL有GOOGLE和Andorid用户作为基础,QQ有全国最大的IM用户群作为基础,哪怕139邮箱也有全国移动用户为后盾(不过我觉得139没有跟门户站抢邮箱生意的企图吧),网易有什么?什么都没有。那么网易得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开发Android和Windows客户端,我觉得是增加网易用户凝聚力的一个很不错的手段,但是禁止GMAIL的POP3,只让我徒增对网易的厌恶。值得讽刺的是,HOTMAIL的代收并没有被网易禁止,是不是哪天网易要禁止全世界其他流行免费邮箱的代收?
还好网易邮箱尚能设置自动转发,我让几个收账单的信箱直接转发到了我的网易主号里,又用网易的邮箱搬家功能直接代理了几个小号的发送。虽然在本地客户端发送邮件还是不能完全和同时操作多个邮箱一样,但至少接收没问题,马甲号我也很少发送的。很少用到的QQ邮箱先不去管它,那么除了绑定MSN的HOTMAIL以外,我平时只需访问网易邮箱和GMAIL就行了,而这两个都可以在手机上收取。
如果微软OS上不给安装FF和Safari,HP电脑上不许安装DELL显示器,这世界该是多么可怕。作为网易邮箱的老用户,恐怕我很难再离开网易了,所以我才更不希望网易成为靠闭关锁国和GFW生存的企业。令人担心的是,这恐怕会成为很多国内企业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