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Johnny

让我们来买买 Nexus

干脆全程直播吧 233

昨天下单时用了新办的招行全币种 VISA,无法通过验证,导致一个订单一直是未确认状态。嘛,见怪不怪了,虽然招行的卡在 HMV、Amazon 那里一直可用,但是遇到某些不随意的商户就是不行。比方说我去年抽 Mr.Children 的 LIVE 门票,招行 JCB 和中行 JCB 先后败下阵来,最后一张上海银行的 MasterCard 奇迹般的通过验证;后来又买 S.S.Lazio 官方 Online Store 的商品,也是最后用了上海银行信用卡才解决问题。所以我想回家换卡用呗,实在不行还有大杀器上海银行呢。
结果到家以后直接换用中行 JCB,立刻收到短信扣款 79,769 日元——不要问我为什么是这个奇怪的数字,我也不知道,两部手机的价格应该是 79,600 日元。其实这价格差根本无所谓,汇率波动一下都比这大。

过了一晚上到今天上午一直是订单未确认状态,心虚了,毕竟钱已经交掉了,难道要等预计发货日期的 11 月 8 日才会确认?于是给 Google 的问询处留言了,我说我信用卡也换了钱也扣了为什么还是未确认请问最新的状态是什么。结果等到 11 点多,手机收到一封新邮件,我打开一看喷了,已发货。

这也太效率了吧?

Google Play 的订单列表里依然写着不承认。
001

但是点进去却已经发货了,距离下单还不足 24 小时。
002

联想到论坛上有人说预期发货日是 2-3 周后,结果隔一个周末就发货;咱这日版也是预期 8 日发货,结果今天 6 日就急吼吼地送出了。再联想到某友人一个月前就付钱订了 Surface Pro 2,微软通知发货以后却几天都没收到,一查东西被压在顺丰仓库说微软要求统一 8 日送出不禁对微软破口大骂的事件,想想还是 Google 厚道。

几个小时后,Google Play 的客服回信了,秉承日本人的特点,贴心的服务态度伺候得你每个毛孔都舒服。
003

晚上可以在大和运输查到单号了。之前论坛上有人说过日本其实已经没货了现在都是新加坡发货的,结果轮到我点进去一看,好家伙,港行吗……
004

没啥好说的,等到货喽。

让我们来谈谈 Nexus

order
今天下单买了两台 Nexus 5,一黑一白情侣机。虽然因为换了三张信用卡终于才用中行 JCB 扣款成功而暂未得到 Google 确认订单,也还没拿到东西更未试用满意从而确定换机,但是这一单应该下下去没悬念,就算信用卡支付失败大概也会找别人买的……那么,我们顺便来谈谈 Nexus。

1. 谁 TMD 说我不是旗舰机!

最近有一种说法很流行:Nexus 是 Google 提供给开发者作为标杆的标准配置,不是高端也不是低端。
我能骂人吗?
问答无用。哪个傻逼在这里胡说八道呢?

第一台 Nexus 机 Nexus One,发布日期是 2010 年 1 月,3 月开始出货。硬件立足于 ODM 商 HTC 的旗舰机 Desire ——后者同年 2 月发布,5 月开始出货。
nexus_one

同年 5 月,我跑步进入 Android 的世界。当时的预算是三千块,刚好能买元祖砍手机 Milestone,还不足以买到同期更强大的 Desire 和 Nexus One。自从摩托不给升级而开始砍手后,我的关注点自然转向年底发布的新一代 Nexus 机 Nexus S——

nexus-s-main-rm-eng

Nexus S 发布于 2010 年 12 月,4 寸 800×480 的 Super AMOLED 加 三星蜂鸟 CPU 配 512MB RAM,硬件几乎完全基于三星同年 6 月发布的旗舰机 Galaxy S。然后有傻逼为了贯彻自己 “Nexus 只是中端机” 的观点,说 Nexus S 发布时双核机已经满地爬,但是第一台双核智能机 LG Optimus 2X 也是 2010 年 12 月发布,1 月才上市,难道是在脑子里补出的洞内满地爬吗?

手机性能在 Android 的成长期可不像今天增长得这么温和,想当年手握砍手牌墓碑 1 特别羡慕能直升 2.3 并且性能强大的 Nexus S,想买但是不允许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换两台这么贵的手机——在 2011 年元旦期间,Nexus S 的淘宝售价大约是 4200 元左右,而美版原价在 529 刀左右,完全是旗舰机的售价。

接下来就是世界第二台 720P 分辨率手机 Galaxy Nexus 了。如果说第一台 720P 手机 Galaxy Note(来源请求)还只是跨界手机,那么 Galaxy Nexus 是第一台做到普通手机尺寸的 720P 手机,其屏幕分辨率大大高于三星同期旗舰 Galaxy S II,再加上 NFC 后甚至可以说是三星次年旗舰 Galaxy S 3的雏形。可笑的是,Nexus 属于中端手机的言论正是从这代开始,大约是看不得 Google 旗舰配备了一颗实际性能弱于猎户座的 TI CPU 吧。
20120618T035709

Galaxy Nexus 的起始售价依然超过 500 美元,而在次年 4 月直接在 Google Play 上出售的时候降价为 399 美元。得益于日版的泛滥,我们实际上可以在 4 月之前以低于 399 美元的价格购入这部机器。

接下来就是令人哭笑不得的 Nexus 4 了。虽然配置依然是旗舰机的配置,但是公主身屌丝命,299/349 美元的售价真的成了中端机了……虽然大概你用原价买不到。
06-40-12-24

发布没多久的 Nexus 5 大概就不用贴图了,我相信依然会有人厚脸皮去说骁龙 800 + 2GB RAM + 1080P 不属于旗舰配置的。

2. 为什么是 Nexus?
为这个问题,前两天还跟论坛上的果粉(咦,为什么是果粉?)吵了两句。Nexus 在我看来就是干净稳定并能得到及时升级的原版 Android 。别看这一句,实际上不管行货水货机,能做到的并不多,更不要说很多大厂机器都还会有重启睡死之类的毛病,连稳定都做不到。况且很幸运我的理念和 Google 原版都相吻合,比如有人喜欢实体/电容按键,我却偏偏喜欢 Nexus 的虚拟按键。
说 iOS 有它自己的风格很合理也很符合逻辑,但如果说 MIUI 乃至 Flyme 都可以算一种特色的话,那么原版 Android 成为一种让人喜爱的特色也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在外观具有浓厚 HTC 风格的 Nexus One 之后,Nexus 的风格从 Nexus S 开始已经成形了:
和圆角矩形的 iPhone 不同的弧线轮廓黑灰色机身,其实也是适合握持的大屏幕手机必然的外观设计。值得一提的是两台三星机的侧弧线造型独具特色。
正面全黑,无厂商标识。至今为止除了山寨厂,只有 iPhone 和 Nexus 在正面没有厂商标识。
没有 SD 卡插槽,外存不分区(又是和 iPhone 一样)。

很简单啊,波长跟 Google 对得上就买 Nexus,多大事……

3. 18 个月升级期?

其实我说吧,除了 Nexus One 以外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2010 年 12 月发布的 Nexus S 无缘于 2012 年 11 月的 4.2 JellyBean。
2011 年 11 月发布的 Galaxy Nexus 无缘于 2013 年 11 月的 4.4 KitKat。
这两者在之前都接受着 OTA 进行小修小补,比如说 Galaxy Nexus 的最后一个 OTA 在 2013 年的 8 月释出,已经超过了 18 个月。
其实 2010 年年初的 Nexus One 也是无缘于 2011 年 11 月的 4.0 Ice Cream Sandwich。大体上说,Nexus 系列会无法收到两年后的下一个大版本系统升级,并不代表系统升级支持时间只有 18 个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Nexus 已经好过非常多的旗舰机,而且 Google 修 bug 的精神绝对值得敬佩——比如说我在升级 4.3 后破天荒地有过几次睡死,然后好像是又拿到了一个 OTA 就没再出现过了。
即便 Google 不支持了而你也不想换手机,放心,Nexus 绝对不会缺乏 CM 的支持。

今天先扯这么多,下次再说吧。

NEX系统的荣(ろ)光(く)

这篇本来是一个半月多以前写的,本来想等 16-80 ZA 处理掉再发,结果处理过程不顺,接下去工作也忙连卖东西的时间都没(搬家过后还没整理完,已经清理出 DDTS-100、数张板卡和 E3000 待卖),拖到今天连 α7 都发布了,先把这篇发掉吧……

———————— 以下正文 ————————-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就是我去年为什么选择升级 α 系统而不是换成 NEX 系统,怎么想也没得到答案。

我现在又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了,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1. 在当时只有 NEX-5N 和 NEX-7 两个选择,前者操控太差,后者太贵;
2. 如果说换 NEX 系统是为了便携,那么 16mm 套头素质太差,18-55mm 套头体积又太大,没有显著优势;
3. NEX 系统转接 α 镜头需要加昂贵的转接环,同时也就更加丧失了体积优势

那么,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回头看看,几条 concern 都有了解释:
1. 新款中端机 NEX-6 在价格和操控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2. 新套头 16-50mm 的体积控制得非常不错,便携度大大提升的同时也保证了不错的素质;
3. 我的 α 镜头里最昂贵的一支也不想要了……

人生,就是不断变成自己讨厌的人。我曾经以为自己不会买单反,但还是不知怎的在 2009 年跳了坑,从此一入索家不能回头。
09 年 8 月 8 日去北京看超级杯,我居然带齐了三个镜头,还很淡定地在鸟巢里把近远两个套头换来换去。
10 年有几次日归旅行,换了 16-80mm ZA,似乎没觉得有什么压力。
11 年的时候背着个书包,里面装着一整套 α 系统、一个平板和换洗衣服,去华南兜了一圈也没觉得很麻烦,似乎助长了我的错觉。其实要知道,当时也并非每天都跑很多路,而最后几天也没拿出照相机来拍很多照片。
12 年去东京,每天走十公里,好多时候单反就懒得拿出来了,实在玩不动。
13 年去大阪,最后几天完全是强弩之末,甚至出门都不想带单反,拿着某人的 RX100 随便拍了也不错。
别说不带单反,把 16-80mm ZA 换成 50mm F1.8 出门,都觉得背包轻了好多。

于是我说,咱也就玩不动单反了。
况且 16-80mm ZA 这支最便宜的蔡司实在是难伺候,会生霉。
所以呢,灭门也就没有悬念了。

其实如果不是某人已经有了一台 RX100 ,叫我买 RX100 II 都可以,但是两口子拿俩 RX100 也太傻了不是……况且家里也需要一台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上定焦大光圈的大底机器啊,于是只能锁定 NEX-6 了,还可以转接那个三家里素质最好的 50mm F1.8 。

在灭掉了 α 系统的机身(不得不说天下傻逼太多,佳能的机器就有如 iPhone 一般保值,而索尼的机器就像猴机一样比对手差两个档次的还便宜)后,我还等着 NEX-6 在下行通道多走几步,正好有朋友的朋友出一台二手……

这其实是 NEX 系统里最先进的一台机器,将近似 NEX-7 的操控性能和标准热靴、WiFi 等索尼最新理念集于一身,即便面对刚刚新出的 NEX-5T 也毫不显落后的 NEX-6 。

↓ 蛋疼拿某人淘汰的佳能 550D 装上 50mm F1.8 插上三脚架,铺上几张白纸放上新机,相机拍相机。
IMG_2772

淘宝同一家店购入 38 元牛皮手袋和 73 元定制羊皮相机包,NEX-6 机身加 16-50mm 套头刚好放入,袋口一扎,整体体积大概相当于两个装在相机包里的 RX100,但依然属于可以随身携带的范围。至于所谓的放入口袋,即便是 RX100,我也不认为它可以真的随便放在口袋里。

能够带出门的相机才是好相机,否则也只是在家里吃灰的命运而已。
IMG_2774

新增加的 WiFi 功能可以让 iOS / Android 设备通过软件连接到相机复制照片,只要第一次输入密码配对成功以后就可以自动配对。相比于需要用户手动操作手机选择 WiFi 接入点的无线 SD 卡,PlayMemories Mobile 软件可以自动断开已经连接的 WiFi 网络并连接到相机,用户所需要操作的只是开启手机应用软件而已,相当便捷。
Screenshot_2013-08-28-20-33-49

Screenshot_2013-08-28-20-34-16

但因为并非自动上传,通过 WiFi 上传到电脑的功能并非有如 Eye-Fi X2 卡那么好用。于是我插着 Eye-Fi 传电脑,用相机自带 WiFi 功能传手机,倒也各得其所。顺便说一下,Eye-Fi X2 系列卡一次只能选择一个配对的上传对象,如果需要把上传目标从电脑切换到手机,或者再切换回去都必须通过网络或者把卡插到电脑上重新设置。

要啥 RAW + JPG ?Photoshop 实现索尼半幅相机机内锐化效果

在用 α300 的中后期,我都是直接 RAW 拍摄的,技术太差方便后期,而且 RAW 转 JPG 的画质好过直接拍 JPG。虽然经研究发现 Lightroom 的 RAW 转 JPG 画质比较好,但是我一直玩不来 Lightroom(主要是打开 RAW 这一步导入过程很麻烦),所以主要操作方式还是用 IDC 调整参数以后转 TIFF 到 Photoshop 出图。

去年机身升级为 α57,试拍了几张以后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 IDC 开 RAW 输出 JPG 的画质不如 JPG 直出了。口说无凭,甚至也不用我自己上图,有别人的图可佐证:
mobile01-45711b3cf0e7d73b10d8c78a112467c2

其实这个现象很好解释,就是“机内 PS ”。但这令我很纠结,RAW 的后期调整空间更大,但 JPG 的画质更好,纠结了一阵之后我便决定买一张 16G 的 SD 卡拍 RAW + JPG 了……

昨天想试试新的 Camera Raw,便把 Photoshop 升级到 CS6,结果发现 Adobe 对镜头畸变的支持实在不如索尼自家来得完美,比方说 16-80ZA 就不在 Camera Raw 的支持范围内,所以我放弃了使用 Camera Raw 解 RAW 的念头。但是在用 CS6 的时候却看到 Photoshop 一个自带的锐化滤镜,随便一点过去……

海阔天空。

附上一张 16-80ZA 拍摄的样片,焦外局部放大到 100% ,使用三种方法出图的结果。

α57 机身直出 JPG
JPG

α57 RAW 转 JPG (IDC)
RAW-JPG

α57 RAW 转 JPG 加 Photoshop 智能锐化
RAW-PS

可以看到 Photoshop 智能锐化的效果比机身自带还要好,我满足了。以后只要拍 RAW 就好了呀,要啥 RAW + JPG ?

另外,IDC 在出 TIFF 到 Photoshop 的时候,自带降噪也可以关闭而交给 Photoshop 的插件来做。附上一张轻微处理过的神户摩耶山夜景对比。

SONY SLT-A57
f/3.5
1/13
ISO-3200
-0.3 EV
DT SAL1680mm ZA

JPG 直出原片,仅 resize
KOBE-JPG

RAW 减 0.16 EV 并禁止降噪转 TIFF 进 Photoshop 处理,降噪、裁切、锐化,对了,还把错误的白平衡调过来了。话说这没有任何软件降噪真是不能看,软件降噪也不能太多,否则城市的夜景也没那么光鲜了。
KOBE-Maya

电视来了

2013/07/22
早上又醒太早,躺在床上瞎想,突然觉得家里装修到现在这个进度,柜子已经摆好,路由器都架起来了,不妨放一台电视进去,监工的同时看看电视什么的……
于是我就 Q 上跟某人说,我想先买餐厅电视。
结果不是微信服务器挂掉吗,这条消息一直就没被收到,等到我们联系上拍板的时候,索尼 40R476A 的特价已经没了,只剩三星 UA40F5000 了,反正都是顶级国际大厂差不多价位的东西,品质应该差不多吧。
其实最初的设想是买一台 37 寸左右的电视,结果如老鼠所言,现在 37 寸这个定位根本没有,32 寸(多为 1366×768)上面就是 39 和 40 寸,国产 39 进口 40。然后我就看国产吧,国产能入法眼的——有多个 HDMI 口、外观不难看——也要两千七八百的样子,那我还不如加一点钱买三千出头的索尼三星了你们说是吗?

三星UA40F5000ARXXZ
cn_UA40F5000ARXXZ_002_Black_black

这年头的电视一概支持 USB 播放,看起来这台支持格式还挺齐全,甚至连 AC3 和 DTS 都有——家里买的一台 TCL 是没有的,只能靠小米盒子提供支援了。
videotype

USB 口甚至可以提供 1A 的电流,接续移动硬盘成为可能。但是!为什么没有网卡啊!不然我就可以完全摆脱电视盒一类的设备,直接从 NAS 里读视频文件了啊!翻遍说明书,未见能够通过 USB 口连接 USB 网卡的说明。
ports

仔细想想,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实现“把文件通过网络拷贝到连接在电视上的 USB 存储设备里,用电视观看 USB 存储设备里的内容”这样的功能……搜索一下,色卡司有既可以做 NAS 又可以做 USB 硬盘的产品,但是群晖看来不行。
算了,多一个网卡要多一千块,我还是买支持 NAS 播放的视频盒子吧,或者……拿手机输出 HDMI 信号放视频?

随便翻翻,居然翻出一条 MHL 线缆。另外找了一台带 HDMI 输入的一体机,拿 MHL 线缆一头接上手机一头接上一体机……
毛都没有。

看来是 Android 比较碎片化?还是用用省心的 iOS 吧? Lightning 接口应该可以输出 HDMI 的哦?
hdmi
缩阳入腹……
我买个视频盒子也就两三百块呢。再说了,iOS 那被苹果阉割得干干净净的视频播放能力比不上山寨视频盒子的吧,我放个 MKV 都常常要软解,还没有 DTS ……

于是我还是潜心研究 MHL 去了。查阅后发现,MHL 分被动和主动(需要插电)两种,而被动式需要设备和电视同时支持 MHL,我这样玩的话只有用主动式 MHL 线缆了,嘛,反正我买的电视也不支持 MHL。搜了一下,价钱从三十多到六七十不等,我就买了一条三十多的,相比于十倍价钱的 Lightning 转 HDMI,这个价位真是亲近太多了,临时用用以后闲置也不心疼。

2013/07/24
这不,到货了。

主动式 MHL 线缆在外观上最大的差别是多一个供电口,有的是配备一个专门的 Micro USB 插孔,有的就直接帮你多做一个 USB 插头。反正是一体机,背后的 USB 口多得是,HDMI 插好,USB 也随便找一个插插。
IMG_0179

不过国产寨厂么……有点雪花和接触不良,等到大电视来了再长时间播放看看。

2013/07/27
电视装好了。我对这种装电视还需要专业人员上门处理的做法很不解,咱家不上墙,往柜子上一摆就行了,调试我自己可以做(我 10 岁就会调电视了,还是比现在数字电视麻烦得多的有线模拟电视),用得着以保修相威胁不让用户自己拆包吗?

完全指望电视果然也不是什么靠谱的办法,细看 upscaling 效果很差,或许还需要专门的播放器来做。结果刚升了 Android 4.3 所有播放器全部废掉,手机没法播视频,算了还是插 U 盘随便看看吧。
DSC03184

DSC03185

哪怕坐远一点,依靠近视眼可以战胜效果很差的 upscaling,也还得受制于电视本身的功能,比如播放时不能手贱按到菜单或者视频源之类的控制按键,按出来以后再回去就没有刚才的播放进度之类的。以后去买个小米盒子或者乐视盒子……现在暂时倾向于后者。至于电视的色彩,还不错吧。

写在即将到来的手机换新季之前

不知道现在是否可以盖棺定论,我在一年前所预言的智能手机性能发展即将到达的终点真的已经几近来临。去年下半年的新机标配是四核心加 2GB 内存,今年下半年的新机标配也是四核心加 2GB 内存,只是我没想到大家真的有心情往屏幕上打 1080P 的鸡血。三星苹果的增长速度放缓,前者在银河 4 的基础上不停推出三防和照相功能增强的各种改款,苹果通过塑料外壳细化市场,而传说中的 ONE SONY 和前代 Xperia Z 的最大差别也只是摄像头和电池,努力挤进一席的 HTC 靠的是金属外壳和强大扬声器。

还有传说中的 Motorola X Phone,他们认为只要双核心加 720P 屏幕就够了,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只要这个双核心的性能够强,因为配备 APQ8064 的 Nexus 4 相比于 OMAP 4460 的前代差别还是挺明显的。
motox-512x460-1374305922

不知不觉又有一部手机用到了 16 个月,再过两个月就可以超越墓碑成为最近三年来我用得最久的手机。其实年初差点买进一台 Nexus 4 将它换掉,纠结再三放弃了这个念头,仔细想想,应该为升级手机引入一个评价机制以供参考:

首先要看有没有刚需。我换掉墓碑就是刚需,性能太差了,事实上我换掉之后没多久微信就开始流行,如果不换的话连老婆都讨不到了。
现在没有刚需,用是可以用,但依然有诸多不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如下几个:
性能:一般用用没问题,经常有点卡,更新软件非常卡
屏幕:Super AMOLED 呵呵呵
照相:一陀屎
外放:在厨房做饭多次漏接电话,跟墓碑完全不能比
续航:勉强够,应该算差了,能增加点就好

拿 Nexus 4 过来套套模板:
性能:+1
屏幕:+1
照相:+0
外放:+0
续航:-1

合起来 5 项才得 1 分呢。最起码拿个 3 分吧?结论:不值得换。

用别的来套套模板,比如:
HTC ONE
性能:+1
屏幕:+1
照相:+1
外放:+1
续航:+1
总计 5 分。

Galaxy S 4
性能:+1
屏幕:+0
照相:+1
外放:+1
续航:+1
也有 4 分了,或许续航还应该加 2 分——如果有 2 分这个标准的话,HTC ONE 的外放或许也应该是 2 分。

好吧,等着八九月的新机一波流上市再作评价。

有了 Sandboxie,妈妈我再也不用开虚拟机看足球直播了

我这么干已经好久了,专门开一个虚拟机用来跑各种网络视频直播软件,因为这些(通常是国产)软件实在太流氓了,虽然 Windows NT6 之后有 UAC,但是它们其实会趁初始安装必须要同意 UAC 的时候直接塞很多东西到机器里面,然后就……鉴于性能问题,我在虚拟机上跑了一个 XP,因为虚拟机毕竟不是经常开,每次开的时候要更新一大堆东西把本来就很慢的虚拟机拖得更慢,而因为懒一直没有把IE6升级到更高导致我每次看 IE6 市占率的时候都要略微内疚一下。

昨天知道了 Sandboxie 这样一个好用的沙盘软件,不仅浏览器装插件的动作可以交给沙盘来做,甚至 PPTV 这样的安装型流氓软件都可以塞里面了,真是太好用。过程很简单,只要新开一个沙盘来安装 PPTV 就好,详细步骤可以参考这篇“如何把 PPStream 安裝在 Sandboxie 中”,他还会教你如何在 PPTV 退出时杀光相关进程。

pptv

一张图告诉你 PPTV 有多么流氓,甚至连 System32 和 SysWOW64 都塞进了 PPLIVE 的程序。
pptv

这样对于一些不得不安装的流氓软件,比如非付费版迅雷(强制安装迅雷看看)、新版阿里旺旺(强制关联 *.apk),都可以用沙盘来控制它们的行径了。

相关链接:
Sandboxie 官方主页
Sandboxie in 善用佳软

再见,ACDSee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还在用着 ACDSee ,而且自然还是历史超过十年的 ACDSee 3.1 。
这十年间,我偶尔抱着 “总不能永远用着这个老掉牙的软件” 的想法去尝试其他包括新版 ACDSee 在内的软件,最后还是回到 ACDSee 3.1 上来;因为在公司最好不要装盗版软件的原因而去使用 Imagine ,但是家里还是在用 ACDSee 3.1 ,虽然知道这个老古董连照片的 EXIF 旋转都不支持。

结果在浏览照片的时候,偶尔给我发现,原来 ACDSee 的 JPG 引擎 resize 效果是如此低劣。既然如此,也终于给了我一个最终放弃 ACDSee 的理由。
image

替代者自然是 Imagine 啦,可完全自主定制的鼠标按键和键盘快捷键让你能够完全照搬 ACDSee 的操作习惯,小巧轻便,因为在公司用了一段时间所以对文件关联图标也没有过于明显的抵触情绪(我曾经因为这个原因放弃了 IrfanView ),免费。 ACDSee 最佳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