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1年03月

做了一周的Chrome党,再次转职……

选网络就像挑老婆,如果不幸选了廉通……

不好意思,刚才走错片场了。

选浏览器就像挑老婆,我现在理解那些说Chrome适合做第二浏览器而不适合做第一浏览器的人了。
老婆要有爱心,会体贴,贤妻良母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而包二奶一般就找个年轻漂亮的便好。很显然,年轻漂亮的是Chrome,Chrome不会体贴。选老婆千万不能光看年轻漂亮,住在一起以后才会意识到这个女人的生活习惯和脾气是不是像你想的那样。

本来我用ChromePlus,它对地址栏、标签、拖拽这些的设置很合我的口味,但是不稳定,用着用着就崩溃,这在以前做第二浏览器的时候是没法知道的。还有一些附加功能经常和插件以及浏览器自身设定冲突。
后来不爽,找了官方原版来自己调,结果稳定是稳定了,一时没法调到完全顺手。

当然,ChromePlus自己也是没法完全顺手的,比如Tab不能决定新开的Tab是在现有Tab的什么位置,关闭Tab以后激活哪个旁边的Tab等等。这两天干脆在家里FF和Chrome双修,FF看一般网站,需要中日混杂的就开Chrome。在公司用ChromePlus,倒是不像家里一样不稳定。
但是Chrome的代理功能是调用IE设置,修改代理就要把IE的设置也改掉,今天在公司不能忍了,也换了FF。

于是我就是一个彻底的FF党了。正好FF出了4.0 RC,虽然一些老的插件不能用,但目前都还能接受,用得也是顺手。日文字体的问题,只能吐啊吐地习惯一下吧……

G80-3000,我也用上原厂了

嗯,出了Ducky但总觉得还是想要多一把机械。
于是这次,G80-3000,黑色黑轴。

原厂果然没让我失望。

按键敲下去好清爽好干脆的感觉,就像我的FILCO一样。同样是黑轴,Ducky便显得有点拖泥带水,肉肉的。
说原厂少了一层钢板,除了重量轻很多以外我真没感觉出太多来。回家(G80-3000丢公司用了)再按按FILCO,FILCO的键程短一些,所以说清爽干脆大概是FILCO更强烈一些,但CHERRY也相当不错。

POM键帽表面好多注塑凹下去的痕迹,乍一看不如FILCO和Ducky平整,表面色泽和光滑度还不是很统一;字是完全凸起来的,手感很明显,据说摸多了会发黑,我发现有一些键已经不那么白了。按说这把键盘用了很久倒不至于,键帽底下干干净净——真的摸上键帽,发现手感却是很细腻光滑,而FILCO是细腻带着一点摩擦力,就像摸纸张表面一般;至于Ducky的PBT,就好像摸8115一样没感觉。

背面的托脚我无话可说,很厚实一块透明塑料材质,底端从前到后覆以一块橡胶,掰出来的手感很好。正面的上盖和键帽的结合度不如FILCO,总是比Ducky好太多。

于是我用过了FILCO茶、FILCO黑、Ducky PBT、CHERRY G80-3000四种机械。既然是同一价位,那么也可以拿来比较。给它们打分的话:
FILCO茶 100
FILCO黑 90 (托脚没橡胶,减分)
CHERRY G80-3000 85 (整体有欧洲产品的大气稳重,细节不够精巧)
Ducky PBT 65 (无关痛痒的地方花里胡哨,正经之处一塌糊涂,纯坑爹)

优酷的付费观看电影模式,倒是挺不错的

周末宁夏台在放武林外传,看兴起了就想看剧场版,去优酷一搜有付费观看版,5元,立马付钱。

优酷的付费电影是一次5元,2天免费不限次数观看。我先看了个超高清版,画质接近720P,但是看一半卡住看不下去了,没用IE也没装优酷的加速器(只对IE有效),后来装了加速器看普通清晰版(大致相当于DVD画质)到结束。

这是超高清版拉伸到1920的截图,实际动起来的画面足够清楚。

我觉得这是挺不错的商业模式,5块价格足够低廉,省去了我约女孩子支付两张电影票买爆米花跑电影院的成本,别说5元50元,那样100元都打不住。对于这种电影来说也无所谓什么AC3 DTS,你有足够的清晰度给我看便好。
虽然这5元的定价可能是为了吸引本来的盗版观众,但对于我这样想看但又不想跑电影院的观众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观看途径,毕竟国产片想等到BD-RIP不容易。

键盘已出,继续喷Ducky

这次折腾的速度真够快的,周二买到键盘,周三发货,周四收货,周五早上卖出晚上发货,周六晚上对方确认。上家很厚道,送我一套37键PBT,这让我原价包快递抛出的时候依旧属于秒价,来回也就亏一个顺丰的钱。

今天我特意Google了一下对Ducky和FILCO做工的评价,结果评论不一,说哪个好的都有。我自己这边上次已经说到地了,防尘罩、模具、背面托脚都是明显不如FILCO的地方,甚至那背面托脚连50块的8115都不如,而比FILCO好的大概也就背面那个铭牌。这种德行的Ducky如果还有人两个牌子都用过说Ducky好的话,要不是托要不根本不知做工为何物。
Ducky饭有一个理论就是两个牌子一间厂家出来的所以应该一样,简直是无知到了极点。代工厂只负责制造,但是设计和品管依然属于品牌所有者,这就是HP和MacBook同为广达制造但品质差那么多的原因。Ducky只给工厂一个歪瓜裂枣的设计,也不修改模具精益求精,如何让人家造出好产品?FILCO给多了钱,不说上盖的缝隙这些东西,连键帽都有侧印,另外Win键专门打下去一个圆形印记,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

工艺,不是嘴吹出来的。日本这个国家有很多优秀的工业设计制造范例,即便到海外制造也依然保持水准,原因正在于此。中国人不戒掉浮夸之风,永远做不好产品。

一分钱一分货常常是真理。如果说FILCO是华硕的5770,那么Ducky就是七彩虹的5850,虽然吹得贼响,看起来性能也更强,但是山寨终究是山寨。

速报:Milestone官方2.2已出

一觉起来光折腾键盘没看RSS,到公司才发现2.2出了。

没错是Milestone,不带2
没错是2.2
没错是官网发的……

而且用的是update.zip的升级方式,和昨天搞的XT800一样。

官网地址:
http://www.motorola.com/Consumers/CN-ZH/_IndependentPages/XT702

先观察下,决定是做小白鼠还是等F大的FroyoPlus

能伤害我的只有国货:Ducky键盘

我之前是比较看不上Ducky的。第一,键帽灯不符合我的审美,第二我不需要那些脱裤子放屁的多功能热键。
结果,在我想败家的时候还是选了Ducky。因为我觉得对分离线设计和无冲有需求。其实,如果FILCO做一个分离线设计的键盘,我会非常感冒的。

另外,我特别讨厌108那个空格键上的Ducky LOGO。所以买不到合适的二手就买了个全新PBT 104,今天到货。

啊哟我的妈呀,雷死我了。
如果说一年多前700块的FILCO茶轴到我手里给我的印象是100分的话,这货最多70分。

首先是那个防尘罩。我为了这个东西放弃了一个只有400块的二手,论坛上收了这600的全新。其实我不想要PBT暗金,因为传说有发黑的现象,我倒不反感打油,你字给我看清楚就好,所以我宁可要ABS键帽。但是如果花更贵的价钱去买ABS,似乎又有点傻……回正题,这个防尘罩居然是TMD凹的。手放在两边用力一压,它才能平整接触键盘表面。
其次,背部托脚的高度很低,而且弯的时候很松,除了那个带橡胶的顶端能给人一点欣慰。
再次,模具很不精确,很多键位旁边都有相对FILCO来说比较大的空隙,上盖表面整体偏低,你视角低一些都能看到键帽的底部。

手感方面,我觉得FILCO敲起来是擦擦擦的,但是这货是哐哐哐的。照理说都是黑轴都有钢板不应该有很大差别?先这样用着吧。

号称和FILCO一个代工厂生产,再打打国货的感情牌,这牌子就这么吹出来了。我本来以为Ducky应该算一个增强版的FILCO,搞到最后还是一个大号山寨,跟魅族差不多。同样的,也有一堆就喜欢大号山寨的煤油们为这个品牌呐喊助威,呵呵。
我本来就不太想卖掉FILCO,现在更不卖了。

王道的Chrome——再见,8年的Maxthon

  今天有个朋友MSN上找我,问我FF看视频会变成两截是怎么回事,我说我不用FF的,但我还是知道一些FF的参数,比如-p启动新建用户档等等。结果她拿去加-p参数启动也没用,我说是不是太老了,她说我回头重装一下。我说其实我用Chrome的,你可以试试,FF有的插件基本都有。

  其实Chrome对于我来说只是二奶而已。之前我一直用IE——其实是IE的马甲马桶。至少从03年左右的MyIE时代我就开始用马桶,那时候的马桶有很多亮点功能,比如快速切换代理(校园网必备)、拖拽链接、Tab式浏览等等。结果8年过去了,我用到现在还是马桶1,不是我恋旧,实在是不得已。
  具体原因我在这里说过一些,除了很明显的兼容性优势以外,很重要的就是对日文以及中日混搭页面的完美支持。

  当然,IE本体功能太差,就只能套马甲。马甲套习惯了马桶1,也曾经换过马桶2,实在是连马桶1都不如,所以现在我还是马桶1。当然,马桶1作为官方都不怎么支持的老软件,也是一堆缺点:

  不带页面放大缩小,我忍了;
  和NT6兼容性不好不能作为默认浏览器,甚至打开以后就不能点击很多程序里的链接,我忍了;
  渲染引擎老,我忍了;
  常常假死,偶尔崩溃,我忍了;
  OS升级了自带IE以后(比如Vista升IE8、7升IE9,XP升IE7我记得也是一样)频繁崩溃,我忍了(当然是忍住不装新IE);
  常常把页面加载项不加通知地拦截,我也忍了。
  ……

  喂,我总不能用一辈子马桶1吧!
  这是我今天的觉悟。

  Chrome是我的第二浏览器,当然也是套马甲的,马甲就是ChromePlus。
  别人开始用FF的时候我还在用IE,当我想用IE以外浏览器的时候Chrome出来了,结果我Chrome一直比FF用得多,直接跳过了FF这个东西。其实不管是10年前还是现在,我都用过一阵Opera,但是页面兼容性太不给力了。

  FF和Chrome的最大毛病,也就是前面说的日文字体支持而已。可是我今天觉悟以后,即便日文字体不好看,我也准备硬上Chrome了。
  结果今天胡乱Google一下,居然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是Chrome默认的字体设置。

  但是只要把Serif和Sans-Serif字体全部改成Arial,字号不变依然是16,立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日文可以自动调用MS UI Gothic,连中日混搭的页面也是中文宋体日文MS UI Gothic,妥妥的。

  Win7下找不到Arial的,请uncheck这个复选框。

  我在FF上试过了同样的招数,可惜完全无效。
  于是,Chrome变成了王道,唯一的王道。

  八年了,马桶1你可以休息了,今天我把系统浏览器改成了Chrome(Plus),可能不会再改回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