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的 NAS 是放在柜子里的,所以总是觉得不如直接放在地面上安静——硬盘的振动会被柜子放大,导致除了磁盘电机声和读写声以外还会多出闷闷的振动噪音。偶然机会发现一位日本博主用擦擦克林(日本那边叫激落君)实施 NAS 静音化作战之后,我也打起了防震措施的主意。
擦擦克林在我看来过于柔软,反而会导致机器不稳定,我的选择是在淘宝购买的珍珠棉泡沫板,3cm 厚度,10 块一起卖只要 30 元,这里只要用一块就行了。
继续阅读
用品牌 NAS 的好处之一就是省心,就拿这次升级硬盘容量来说,准备好更大容量的硬盘,一块一块依次替换上去就行了。
先换一块新硬盘上去,NAS 立刻提示原本的 RAID 1 卷进入堪用模式,此时就要用新硬盘来修复存储池。
继续阅读
两种方案权衡来权衡去,最终我还是倾向了仅仅更换硬盘的方案。
硬盘毕竟属于半消耗品,今天不换明天也要换,用时间太长了就算没毛病也不甚放心,更别说用来组 RAID 5 这样风评不好的阵列形式。NAS 本身属于可以长期使用的硬件产品,现在这台能连带两块硬盘稳定运作这么久也说明了它本身运行可靠。既然电脑可以用五六年,NAS 主机又何必这么频繁更换?等到真的要换的时候,性能更强大的新产品又出来了,手上的老机器多用几年又吃不了亏。电费?换台新的不过把待机功耗从 20W 降到 10W,7×24 开机的能耗差别只有每年 88 度电,换一台 NAS 两千块的支出可以付几十年电费了。
至于 4TB 和 6TB 硬盘的选择,不如趁这个机会一步到位装满 6TB 硬盘先,不然等到几年之后 4TB 或许又成了不大不小的尴尬容量。就算 4TB 目前来说性价比高那么一点点,群晖的硬盘位还值好几百块呢,这个费用算进去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那么,到底是便宜量足的紫盘,还是价格高质量好的红盘呢?
继续阅读
事情还要从春季的自作 PC 4 号机说起。
因为迎广 301 机箱只有一个 3.5 英寸硬盘位,所以我新购置了一块 4TB 硬盘,并把原本的大量视频数据丢到了副机 NAS 上,但也由此带来了管理方面的不便,于是想干脆把所有东西都统一归置到主 NAS 上,副 NAS 仅留作备份之用。
现在的情况是我的主 NAS 群晖 DS214play 也用了挺久了,到目前差不多三年半,连风扇都换过,性能还算跟得上但是功耗挺大;两块 3TB 红盘虽然老当益壮无病无痛,但毕竟也出厂超过 4 年,已经各自运行了 176XX 小时和 196XX 小时,感觉也差不多快到了需要替换的年纪。
而我的需求是把存储从现有的 3TB 升级到至少 6TB 以合并所有视频存储,那么我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把主 NAS 升级到 4 盘位以添置硬盘增加存储空间,二是直接更换更大的硬盘扩大存储容量。
继续阅读
在上篇日志中我们提到现在有非常方便的制作 Windows To Go 的方法,然后我发现正好有一条 M.2 2242 的 32GB SATA SSD 闲置,拿来装系统的话又有点吃紧(哪怕用在 HTPC 上,也是 64GB 会比较放心),于是决定下巨款购买一只 M.2 SATA 转 USB 3.0 固态硬盘盒来把 SSD 转成固态移动硬盘盒来装移动版 Windows 10 用。
这东西有牌子的也就佳翼和金胜两家,佳翼的是固定/伸缩 USB 口,金胜是 USB 线。最后我趁京东特价以¥41.9 购得金胜 2280 款,一方面 USB 线虽然麻烦但不易和其他设备干涉,另一方面 2280 款也可以后给更长的 M.2 SSD 使用。
继续阅读
对 Switch 的 Pro 手柄,我有着非常不好的回忆。去年 11 月月底我去福冈看桑田佳祐演唱会,顺道买了 Switch 和塞尔达,也本着“先买了再说”的思想买了 Pro 手柄,当时没拆直接带回国了。在买了 Pro 手柄还没用的时间里,有太太的朋友一直打预防针说 Pro 手柄很不耐草,摇杆要涂润滑剂否则掉粉而且会落到手柄内部搞坏手柄,并举例说同事的都因为这个毛病玩坏两个手柄了。当时我就觉得很不喜欢这种需要我供起来用的手柄,于是回来以后原样没动出掉了,结果遇到黑子说东西是二手的,我又苦于手柄没有封条无法自证清白,想想拿回来也是看着糟心,就开了个“任天堂傻逼”的二手区第一高楼送掉了,四百块钱打水漂。
塞尔达的新手村并不好玩,我一直断断续续玩到中文版出了以后才沉迷,然后发现原配的 Joy-Con 还真是不行,一般用用尚可接受,激烈操控起来特别容易误按 L3,然后林克就蹲地上等人揍了。所以当我在 CNBETA 上看到这个八位堂新品无线接收器的新闻时,当即下单买了一个,89 元。